戴威,還是太年輕,心比天高命比紙薄。有野心,沒謀略,還欠缺執行力。管理能力欠缺,供應鏈貪腐,不能控制成本,提升效率,虧損嚴重。在2017年ofo虧瞭60-70億,摩拜20-30億,哈羅是虧損最少的,小幾億,加上2017年底融資,哈羅手持現金最多的共享單車公司。而哈羅啟動全面的免押金成瞭“壓垮”ofo和摩拜最後一根稻草,跟還是不跟?再加上ofo和摩拜融資遭遇挑戰,才有瞭現在的收購,真的很艱難。

互聯網創業越來越依賴資本6鏡頭行車記錄器推薦,上半場是誰融資多誰贏。BAT不融資,也早就掛瞭。但資本隻是必要條件之一,還不夠玩傢撐到決戰。最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,創業早融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|6鏡頭行車記錄器|六鏡頭行車記錄器|六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|六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資、融資多就能一定贏嗎?

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成功套現離場,留下的是滴滴程維被深度套牢,一聲嘆息,兩傢關系也不如以往。還因為戴威不同意ofo與摩拜合並,兩傢在一二線城市惡戰,哈羅通過三四線城市反超ofo和摩拜,漁翁得利。哈羅的反超已經勢在必行,摩拜最終經營的虧損,新的融資艱難,被迫賣給瞭美團。美團點評有瞭摩拜,在出行市場,是可以與滴滴在出行市場一拼高下的。就如當年朱嘯虎自己說的,高頻打低頻,高維打低維,降維打擊。現在該恐慌的是滴滴瞭,2017年底滴滴收購小藍單車,正式進入到共享單車市場,但是目前來看,小藍帶給滴滴的“能量”杯水車薪。

美團為什麼要收購摩拜?出行對抗滴滴,支付備戰螞蟻金服

美團收購摩拜 年輕氣盛的ofo戴威給自己和滴滴挖瞭個坑

其三核心創始人團隊是有創業經驗的,無論是楊磊,王興,還是劉強東在創辦各自公司的時候,都是多年的創業者瞭。中國創業環境太惡劣瞭,創業者沒有歷練過很容易被搞死。管理就是一個最大的挑戰。

恭喜前騰訊的兩位同事,胡瑋煒,可以說是最為成功的互聯網創業者之一,而實際操盤手王曉峰,作為職業經理人也成功退出。胡瑋煒股份有9個點,換算下來可以拿到15.3億元,王曉峰比胡瑋煒少2個點的股份,也可以拿到11.9億元,都算是功成身退。包括天使投資人李斌在內的其它投資人,也都賺到瞭。

美團點評收購瞭摩拜,ofo最終可能面臨的選擇就是債轉股方式,低價讓阿裡接盤。除瞭戴威及創始人團隊,直接損失數億美金,順帶遭殃的還有投資人損失十幾億美金。阿裡已經明確全力支持哈羅瞭,哪個投資人願意繼續賭一把ofo?

最近有三個經典案例,講得都是領先者被跟隨者反超逆襲的案例。

2017年5月時各主要共享單車日訂單量

4月3日消息,美團正式以27億美金收購摩拜,並承擔摩拜10億美金的債務。27億美金,包括瞭10億美金現金,加上17億美金美團點評的股份。

半年前,年輕氣盛的戴威拒絕瞭滴滴程維希望ofo與摩拜合並的建議,趕走瞭滴滴派來的管理層,失去瞭滴滴的支持。金沙江創投朱嘯虎,見大勢已去,就把股份賣給瞭阿裡。阿裡之所以收這股份,並非與朱嘯虎交情好,而在於金沙江創投持有的股份是有一票否決權的。戴威以為引入瞭阿裡,可以平衡滴滴,但實際上是給自己挖瞭個大坑。滴滴明顯是騰訊系的公司,與阿裡關系很差,在董事會決策的時候,肯定是相互死掐。缺錢的ofo,病急亂投醫,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ofo共享單車抵押給瞭阿裡,拿到瞭暫時保命的10億現金。

摩拜訂單數據

京東的成長和融資有著直接關系。但京東電商真正開始成立發展時間是2004年,2007年拿到瞭今日資本徐新2000萬美金,2010年拿到瞭高瓴資本張磊的3億美金融資。

另外成功的收割者又具備什麼樣的特點?

而到瞭今年3個月哈羅的日訂單量到瞭1500萬次/天,而ofo隻有1200萬左右,摩拜比哈羅多個100萬單,但哈羅超過摩拜估計也就是這一個月的時間瞭。哈羅是如何逆襲的,是個非常值得研究學習的經典互聯網逆襲案例。

收購摩拜與美團發力出行市場戰略有直接關系,但還有另外兩個更重要的維度。一個是共享單車未來會成為最核心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,一個是美團點評想自己做大移動支付,王興必須要拿下共享單車場景。所以昨天東哥在發朋友圈點評的時候,大傢要思考的重點不是共享單車商業模型是否成立,摩拜為什麼“難以為繼”賣給美團,而是美團王興為什麼要追著實際操控人李斌拿下摩拜?摩拜在整個美團點評的未來戰略中,占據著什麼樣的地位?

首先是追求用戶體驗,和成本效率放在第一位的公司。簡單的說,就是燒錢必須更有效率,能夠沉淀用戶,沉淀能力不會被融資更多的公司搞死。這是蘇寧易購不可能打過京東的根本原因,不是蘇寧沒有錢。

戴威,真的是年輕氣盛。難道篤定自己就能夠在兩三個月內融到錢,把錢還給阿裡麼?還是自己早知道瞭結果,故意換種方式,繞過滴滴,低價賣給阿裡?阿裡要麼自己經營ofo,要麼低價甩手給哈羅接盤。

誰才是最終的收割者?

2017年3月和哈羅單車創始人楊磊聊過。但那個時候,包括東哥在內的所有人幾乎應該都不會覺得哈羅單車有機會,入場太晚瞭,2016年9月份才上線,而且在資金,品牌,技術等各方面都沒有優勢。

誰才是最終的收割者?

公司的大小,取決於創始人的格局和基因,從這點來說,美團王興絕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。

一個是美團。不防再來回顧一下美團的逆襲:

先說說美團和點評的那段:按成立時間看,點評成立最早,拿錢最早,2003年就上線,做團購是在2010年,最終卻被美團吞並。

美團2015年10月吞並點評,有瞭點評的幾億用戶流量,才有今日美團出行出擊滴滴的可能。你可以不用美團,但你很難回避點評。點評,真的是非常非常優質的資產。

其實點評還不是團購最早的玩傢,國內玩得更早的是馮曉海的滿座,但在當時那個階段拿錢最多的玩傢老大是吳波的拉手。然而最後這些玩傢的聲音越來越小,最終或被收購,或消失瞭。

在出行市場,滴滴也不是最早的玩傢,也不是最早拿錢的玩傢,成立於2011年的搖搖招車,北京市場的絕對老大,很早就拿到瞭真格和紅杉的350萬美金A輪融資,那個時候滴滴和快的連天使輪都沒有拿到。但最終,滴滴吞並快的,又吃下瞭uber中國,成為瞭網約車老大。本以為江山坐穩瞭,然而還要被“打”,美團出行才是最終的收割者嗎?

第二個案例依然是出行市場——哈羅單車

每天中國人有30億+次出行需求,大部分選擇還是低廉公共交通工具,打車還是小眾需求,從市場預測來看共享單車每天的需求至少是2億人次,日訂單量遠大於淘寶/天貓(6000萬+)、京東(1000萬+),滴滴(2500萬+),美團外賣(1500萬+)。這也是為什麼之前騰訊要戰略入股摩拜,而阿裡要重金投資ofo和哈羅,本質上打的是支付市場。

Ofo戴威給自己的年輕氣盛付出代價

2017年5月時哈羅的訂單量也隻有摩拜和ofo的五分之一,楊磊和我說那個時候,賬戶裡的錢也就“剛剛”夠發員工工資。做的時間晚,品牌弱,錢也拿的少,那個時候滴滴和阿裡已近入局支持ofo,騰訊和高瓴支持摩拜,哈羅憑什麼還有機會翻身呢?

美團點評收購摩拜,必然會加大對共享單車的投入,也通過美團點評多年積累的經驗,大幅提升摩拜的運營效率。所以皮球踢給瞭ofo,ofo接下來該怎麼辦?ofo的投資人該怎麼辦?阿裡已經重金投資瞭哈羅,不可能同時支持兩傢共享單車公司。而且從長遠來看,共享單車持續的高強度競爭是長期存在的,也就是不大可能盈利,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無底洞。如果沒有新的投資人進入,那麼必然會導致ofo違約,阿裡將通過債轉股形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式,低成本控股瞭ofo。

從出行和支付,這兩大戰略意義上來看,美團花37億美元收購摩拜一點都不貴。接下來,美團點評馬上就要赴香港上市,收購摩拜也有助於提升美團點評的估值想象空間。

第三個逆襲案例是京東

如果2017年年輕的戴威接受滴滴程維的建議,ofo和摩拜合並,那麼就不存在美團收購摩拜,然後在出行市場逆襲滴滴瞭。其次合並以後,減少內耗,商業模式更健康,哈羅也不會有機會“坐山觀虎鬥”,坐收漁翁之利,反超摩拜和ofo。那麼摩拜和ofo未來作為獨角獸單獨上市,有更大的資本想象空間。其三如果ofo和摩拜合並瞭,滴滴也沒有必要自己去做共享單車瞭。

論到出生時間,京東沒趕上最好的“點”——當當是1999年成立,2004年就盈利瞭,而且已經拿到瞭幾千萬美金老虎基金投資,2010年也率先到美國上市,現金儲備比京東多得多。也是在2004年亞馬遜收購瞭雷軍的卓越進入中國市場。在那個時候,還有一個勁敵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新蛋網中國,也就是說京東所做的類目已經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。另外就不提後來被蘇寧國美阿裡圍剿瞭。到瞭2007年,2008年,最熱門的新電商公司還不是京東,而是用戶粘性更強的母嬰電商李陽創辦的紅孩子。

論銷售規模,到2017年京東GMV是1.2萬億元,營收2632億,當當不會超過200億元,收入不超過100億。隻是看圖書音像,京東也在2017年反超瞭。而在京東的成長歷程中,被幹趴下的競爭對手包括新蛋網(2009年),當當網(2016年宣佈退市),易迅網(2014年收購),1號店(2016年收購),而蘇寧和國美已經不再是中國最大的傢電零售商瞭,一將功成萬骨枯,唯一阻擋京東的隻剩下瞭阿裡巴巴。

好瞭,問題來瞭,具備什麼樣特質的互聯網公司會是最終的行業收割者,供創業者和投資人參考!

同樣的是大學生創業者,餓瞭麼的張旭豪顯然水平高很多。見機行事,雖然一開始拿瞭騰訊和京東的錢,但最後還是果斷抱瞭阿裡的大腿,最終成功把公司賣給瞭阿裡,自己和投資人也都算是功成身退。

其次至少是第一梯隊的公司,融資不能太少,成立時間不能太晚。京東雖然成立時間不是最早的,但晚兩年的老卜的易迅網和王治全的庫巴網,就沒有那麼好運氣。老板能力上,並沒有那麼大差距。哈羅、美團、滴滴、京東幾傢逆襲的公司,至少都是第一梯隊,受到資本寵幸的公司。

兩周前美團出行在試運行一年以後,殺入一線城市上海,在短短一周時間就拿下瞭滴滴30%的訂單。具體可見《滴滴7年夯築的壁壘,美團出行7天就打破瞭|李成東》但大多數人都知道,這是血補情況下實現的,美團出行真的想撼動或者反超滴滴,幾無可能。美團點評正在快速進入滴滴所在的出行市場,滴滴日訂單量2500萬+,除非進入到更加高頻需求的共享單車市場,拿下更高頻的共享單車市場,或有可能逆襲滴滴。美團收購摩拜,心塞的不隻是ofo,心裡千萬個草泥馬的還有滴滴程維。

其四創始人都能夠主導公司業務發展的人,而不是資本。當年劉強東堅定要做物流,擴傢電,而徐新都反對過,還是覺得“小富即安”,穩紮穩打比較好。所以徐新當年投京東劉強東,就沒想到過京東能夠給今日資本帶來這麼大的榮耀和利益。其實東哥身邊就有特別多的創業朋友,被“資本”坑過,就是自己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主見,被資本牽著鼻子走,好好的業務,越做越差。錢越拿越多,業務越來越不穩定,心也越來越不安,心虛的不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koiwpfvf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